余承东:华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每一行代码,都在改写中国软件业的历史

浏览量:69
发布时间:2025/05/22

  5月19日,华为在成都召开了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全球首款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今天我们带来了颠覆行业的电脑产品!”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介绍,鸿蒙电脑通过“软件、硬件、端侧、云侧”深度整合,用户可体验多屏协同、触控交互、分屏操控等全新交互模式。

  同时,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从操作系统内核到应用生态全链路自主可控,具有“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能力,开发者可基于一套工具完成多终端应用开发,减少开发时间成本与人力投入,提升开发效率。

今天我们带来了颠覆行业的电脑产品!”


  首批两款鸿蒙电脑正式发布

  5月19日,在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上,华为连发两款鸿蒙电脑,即首款鸿蒙折叠电脑HUAWEI 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与HUAWEI MateBook Pro。

  这两款鸿蒙电脑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从内核层开始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也意味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PC)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底座,自主可控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鸿蒙电脑历经5年布局,集结上万名工程师、联合20多家研究所共同研发,积累超过2700项核心专利,从内核开始重构操作系统。它实现了从内核层自主可控的关键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这为我国PC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专家介绍,鸿蒙系统能更加灵活、更加快速地支持开发者实现更先进的交互体验和功能迭代,为国产软件发展开辟新路径。鸿蒙操作系统作为国内首个实现“移动端与电脑端生态融合”的国产系统,以“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技术,打通了长期割裂的多终端开发体系,为国产软件生态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技术底座和商业空间。

  此外,鸿蒙电脑还将人工智能、智慧交互等功能引入操作系统,带来更加智慧流畅的使用体验。目前,已有10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完成适配,预计今年底将有超过2000个应用完成适配。

  “鸿蒙电脑给世界多了一个选择,鸿蒙电脑今天正式发布,从系统内核到应用层实现全栈自研,属于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成长。”余承东说。

  余承东表示,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等国外操作系统长期掌控操作系统市场数十年,华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将坚持推动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你们的每一行代码,都在改写中国软件业的历史”。

  作为华为终端业务的掌舵人,余承东不仅是这场创新秀的核心推动者,更是近年来华为多个“全球首款”背后的灵魂人物。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现在的折叠屏电脑,余承东一贯以高调发布、激进革新著称,其“余大嘴”外号源于频频语出惊人,但也常被现实所印证。

  MateBook Fold的推出,不只是一次产品创新,更是一种对未来计算设备形态的探索,而余承东再次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外界的质疑:在他手里,华为不仅敢想,更敢做。

  据华为内部员工回忆,早在Mate 7手机开发阶段,余承东就亲自参与产品细节把控。

  当时华为还没有今天的高端形象,Mate系列也只是探索高端市场的尝试。

  团队原计划使用一块普通的屏幕,以节省成本、控制风险。但余承东坚决反对,他坚持必须用最好的屏幕、最薄的边框、最极致的ID设计。

  他说:“你要做中高端,就不能怕贵,怕贵你永远卖不上价。”

  为此,他甚至多次和供应链团队争论,强行拍板使用一块成本高出近30%的顶级屏幕。

  这在当时被不少人质疑为激进脱离市场,但Mate 7发布后市场反应热烈,成为华为迈向高端的关键转折点。

  余承东常说:“用户不会记得你省了多少钱,只会记得你做得有多好。”他不是简单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将理想用产品落地的人。

  这股“轴劲”也延续到了如今的MateBook Fold。在产品研发阶段,有人劝他:折叠屏电脑概念太超前,市场教育成本高。

  但余承东反问:“别人没做过,难道就永远不做?如果连华为都不敢尝试,还有谁会推动这个行业?”

  正是这种偏执的创新精神和对产品极致体验的执念,塑造了今天被外界熟知、争议不断但极具影响力的余承东。

  他不是完美的管理者,但毫无疑问,是推动华为终端不断突破的那股力量。


问界m9

  2020年左右,华为内部关于“造不造车”争论激烈。

  任正非明确表示华为“不造整车”,只聚焦ICT技术赋能车企。

  但余承东却始终坚持:“华为的技术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要真正进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中。”

  他看到了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终端的一部分,甚至曾对团队说:“汽车就是下一部大手机,我们不去做,别人也会。”

  在与赛力斯合作问界M5的开发过程中,余承东几乎将自己“搬”进了研发一线。他每天和工程师开会到深夜,连试驾和调校都亲自参与。

  有一次,为了改善悬挂系统带来的颠簸感,他让测试车一遍遍地在崎岖路段反复跑。他甚至坐在副驾驶上,用手机录下每一次震动,再找工程师讨论减震系统的微调。“做手机我们拼的是毫米,现在做车,我们也要拼到毫米级的体验!”

  他这样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他在测试车辆制动系统时,亲自踩下刹车,却觉得制动响应不够“高级”,于是强烈要求供应商更换制动组件。

  对方表示成本要上升15%,余承东毫不犹豫:“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宁可少赚,也不能妥协。”

  最终,问界M5上市后在市场上反响不俗,不少用户对驾驶质感和智能座舱系统给予高度评价。

  而在发布会上,余承东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这是华为对未来出行的回答”——也成为他的代表语录之一。

  从手机到汽车,余承东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术激情,还有一种愿意为用户体验和产品极致负责到底的执拗。他的“狂”和“狠”,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华为终端不断突围的核心动力。

  在华为内部,有人形容余承东是“用嘴打下江山的人”,这既调侃他的高调风格,也折射出他那种不服输、敢承诺、更敢兑现的性格。

  而在2015年的P8手机发布会上,他曾经历过一次“被打脸”,却用实际行动完成了漂亮的反击。

  彼时,华为智能手机业务正试图冲击全球市场,P系列肩负着与苹果、三星正面竞争的重任。在发布会上,余承东豪言:“P8的拍照体验将超过iPhone。”这一表态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媒体嘲讽他“吹牛不上税”,甚至连一些华为内部员工都私下议论:“又来了,余大嘴又开始画大饼了。”

  发布会后,外界的质疑如潮水般涌来。余承东却没有回避,反而在内部开会时直接点名相机研发团队:“你们要让我说出去的话,三个月内变成现实,不然我丢脸,你们也别想过得安稳。”

  他亲自组织摄影专家进驻研发中心,反复调试算法,还从欧洲请来拍照调校工程师,只为优化夜拍、对焦、白平衡等关键性能。

  在随后的P8 Plus更新中,华为确实大幅提升了拍照表现,甚至在部分拍照测试中超过了同期iPhone的综合评分。这次事件也成为华为手机影像能力崛起的重要节点。

  几年后,Mate 20 Pro、P30 Pro接连登顶DxOMark榜首,让外界真正开始正视华为在影像技术上的实力,而这一切,其实正源自当年那句被嘲笑的“狂言”。这件事之后,余承东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大胆地在发布会上设定目标。他常说:“我不是说说而已,我是立下军令状。”他的风格也许高调、冒进,但他的每一次“嘴硬”,背后都有一支拼命兑现的团队,以及他本人不计代价的投入与兑现承诺的执念。

  这种敢说、敢做、敢担的精神,正是余承东成为华为“终端教父”的根本原因之一。余承东,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执行者”。

  他嘴上敢说,心中敢想,脚下敢闯,面对质疑从不退缩,面对挑战永不妥协。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折叠屏电脑,他不断打破边界,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他不是完美主义者,却始终追求极致;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更像是一个披着商业外衣的工程师,用激情和执拗推动技术落地。

  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人不计得失去坚持理想,余承东就是那个为用户体验拼命的人。


  余承东的“理工男宣言”:做难而正确的事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这句余承东的口头禅,在发布会后被网友自发改编成各种版本:程序员说“写难而正确的代码”,教师说“教难而正确的知识”,企业家说“走难而正确的路”。

  这种共鸣,源于华为故事与时代情绪的同频:

  在被制裁最艰难的2021年,鸿蒙电脑项目组用“三班倒”攻克285mm折叠铰链的形变难题;为适配东方财富分屏交易功能,工程师连续72小时测试160种触控交互方案;乡镇学校的鸿蒙编程课教师,带着学生用开源工具开发出首个农业大数据监测应用。

  这些碎片拼凑出的,不仅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民族在科技领域的觉醒之路。

  “理工男不会讲故事,但代码本身就是最好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