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王东升:全球显示产业的破局者

浏览量:260
发布时间:2025/09/05

  科技大佬王东升,又收到新成果。

  6月下旬,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奕斯伟计算有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获得专有权。

  奕斯伟计算由王东升及其一致行动人实控,这家北京科技新贵,在5月末向港交所递表,准备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并购潜在标的和扩大营销网络。

  王东升最为人知的身份,是京东方创始人,他亲手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做成约2000亿营收的面板巨头。


奕斯伟


  一、早年岁月:从浙大高材生到电子管厂工程师

  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

  1957 年,王东升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靠微薄工资维持生计。童年时期的他懂事早,放学后常帮家里做家务,却从未耽误学习。他深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刻苦努力,高中时期始终保持年级前列。1978 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21 岁的王东升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在浙大的四年,王东升系统学习了半导体物理、电子电路等专业知识,尤其对“显示技术” 产生浓厚兴趣。他参与了学校 “CRT 显示管研发” 项目,负责电路设计部分,通过反复试验优化电路结构,使显示管功耗降低 15%。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显示技术是电子产业的‘眼睛’,未来潜力巨大。”1982 年毕业时,他放弃了留校任教和进入科研院所的机会,选择加入北京电子管厂 —— 当时国内最大的电子管生产企业,他说:“我想把所学知识用在实际生产中,为国家电子产业做点实事。”


  电子管厂的基层磨砺

  加入北京电子管厂后,王东升被分配到研发部担任工程师,从事 CRT 电子管研发。当时的电子管厂虽规模大,但技术落后,产品以低端电子管为主,市场竞争力弱。王东升主动请缨,牵头改进 “黑白电视用电子管” 的生产工艺。他深入车间调研,发现电子管封装环节存在漏洞,导致良品率仅为 60%。

  通过优化封装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王东升将良品率提升至 85%,每年为工厂节省成本超 200 万元。1985 年,他主导研发的 “高性能彩色显像管电子枪” 通过行业认证,被熊猫电视、北京电视厂采用,当年实现销售额 1.2 亿元。这段基层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也让他看清了传统电子产业的转型困境:“依赖低端产品没有未来,必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二、临危受命:挽救濒危企业,推动改制转型

  接手“烂摊子”:绝境中的担当

  1992 年,北京电子管厂陷入严重危机:由于 CRT 技术逐渐被淘汰,工厂连续多年亏损,负债超 5 亿元,员工工资难以发放,近万名职工面临下岗。35 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被上级任命为厂长。上任第一天,他面对的是聚集在厂门口讨薪的员工和堆积如山的滞销产品。

  王东升没有退缩,他深入车间与员工谈心,召开数十场座谈会,最终提出“改制求生、技术转型” 的思路:一方面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逐步淘汰落后的 CRT 业务,向新兴显示技术转型。他在全厂大会上说:“我们要么在变革中重生,要么在守旧中消亡,我选择前者!”

王东升年轻

  改制上市:注入市场化活力

  1993 年,在王东升的推动下,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改制为 “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前身),引入北京华瀛盛邦电子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 5 亿元。改制后,他建立了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打破 “大锅饭”,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通过业绩获得奖金和股权,员工积极性大幅提升。

  1997 年 6 月,王东升带领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 3.5 亿元。他将募集资金重点投入 “平板显示技术研发” 和 “生产线改造”,关闭了低效的 CRT 生产线,组建平板显示研发团队。上市后的京东方逐步摆脱困境,1999 年实现营收 15 亿元,净利润 1.8 亿元,成功实现从传统电子管厂向现代电子企业的转型。


  三、战略突破:收购 HYDIS,切入 TFT-LCD 赛道

  瞄准 TFT-LCD:把握显示产业变革机遇

  2000 年后,全球显示产业进入 “CRT 向平板显示转型” 的关键期,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逐渐成为主流。但当时 TFT-LCD 技术被日韩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完全依赖进口,一块 15 英寸 TFT-LCD 面板价格高达 2000 美元。王东升敏锐意识到:“不掌握 TFT-LCD 技术,中国显示产业永远受制于人。”

  他带领团队调研全球显示产业格局,最终将目标锁定韩国现代集团的显示业务(HYDIS)—— 该业务拥有 TFT-LCD 核心技术和专利,但因现代集团财务危机被迫出售。2003 年,王东升顶住 “收购风险大、技术消化难” 的质疑,主导京东方以 3.8 亿美元收购 HYDIS,获得其三条 TFT-LCD 生产线、2000 余项专利和核心技术团队。

  技术消化与本土化突破

  收购后,王东升面临“技术整合” 与 “本土化生产” 双重挑战。他组建 “技术消化吸收团队”,邀请 HYDIS 的韩籍工程师驻场指导,同时选派 300 余名员工赴韩国培训。通过 “反向工程 + 自主创新”,京东方仅用 18 个月就掌握了 TFT-LCD 核心技术,并对生产线进行本土化改造,将生产成本降低 30%。

  2005 年,京东方北京第 5 代 TFT-LCD 生产线投产,这是国内首条自主建设的高世代 TFT-LCD 生产线,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当年,京东方 TFT-LCD 面板出货量达 1000 万片,供应联想、海尔等国内企业,使国内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下降 40%。王东升在投产仪式上说:“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中国的显示产业站起来、强起来!”

王东升2


  四、产能扩张:构建全球最大显示产业基地

  高世代生产线的“逆周期” 布局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显示面板价格暴跌,日韩企业纷纷缩减产能。王东升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 “逆周期扩张” 战略:在行业低谷期加大投资,建设高世代生产线,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

  2009 年,他推动京东方成都第 4.5 代生产线投产,专注中小尺寸面板;2011 年,合肥第 6 代生产线投产,切入大尺寸电视面板领域;2015 年,重庆第 8.5 代生产线投产,实现 4K、8K 超高清面板量产。截至 2020 年,京东方在全球建成 19 条显示生产线,涵盖从 2.5 代到 11 代的全尺寸范围,年产能占全球 25%,成为全球最大的 TFT-LCD 面板制造商。

  这种“逆周期” 布局看似冒险,却让京东方在行业复苏时占据先机。2016 年,全球显示面板价格回升,京东方营收突破 688 亿元,净利润达 18 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150%。王东升说:“做显示产业要有长远眼光,行业低谷期正是布局的最佳时机。”


  技术创新:从“跟跑” 到 “领跑”

  在扩大产能的同时,王东升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他提出“技术领先、专利先行” 的理念,京东方每年将营收的 7% 以上投入研发,2020 年研发投入达 95 亿元,累计申请专利超 7 万项,其中海外专利占比超 30%,覆盖 TFT-LCD、OLED、Micro LED 等前沿技术。

  2017 年,京东方研发出 “ADS Pro 超硬屏技术”,视角、刷新率、对比度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被三星、LG 等国际企业采用;2019 年,推出 “f-OLED 柔性显示技术”,可实现折叠、卷曲,应用于华为 Mate X、小米 MIX Fold 等折叠屏手机;2022 年,Micro LED 显示技术实现突破,亮度达 2000nit,寿命超 10 万小时,开启显示技术新时代。


  五、战略升级:“屏之物联” 的生态构建

  从“屏” 到 “屏之物联” 的跨越

  2015 年,王东升敏锐察觉到 “显示技术将与物联网深度融合”,提出 “屏之物联” 战略:以显示技术为核心,将屏幕集成更多功能,嵌入到汽车、家居、医疗、零售等场景中,构建 “显示 + 物联网” 生态。

  在他的推动下,京东方将业务划分为“端口器件、智慧物联、智慧医工” 三大板块:端口器件聚焦显示面板制造;智慧物联提供智能座舱、智慧零售、智慧金融等解决方案;智慧医工布局移动健康、数字医院等领域。2020 年,智慧物联与智慧医工业务营收占比达 25%,成为京东方新的增长引擎。

  场景落地:显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在汽车领域,京东方为奔驰、宝马、特斯拉等车企提供智能座舱显示解决方案,包括柔性 OLED 中控屏、AR-HUD 等,2022 年全球车载显示市占率达 28%,位居第一;在零售领域,推出 “数字标牌”“透明显示柜”,助力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医疗领域,研发的 “移动健康终端” 可实时监测心率、血糖等指标,为基层医疗提供支持。

  2023 年,京东方 “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已应用于全国 5000 余家便利店,使商品周转率提升 30%;“智慧医工平台” 服务覆盖 1000 余家医院,远程会诊量年均增长 50%。王东升说:“显示不止是‘看’的工具,更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能为千行百业创造新价值。”


  六、管理之道:王东升的“产业抱负” 与 “经营哲学”

  技术为本:坚守自主创新底线

  王东升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他在京东方内部提出“研发投入不设上限,只要有价值就投入” 的理念。即使在企业亏损期,也从未削减研发预算 ——2008 年金融危机时,京东方亏损近 10 亿元,仍投入 12 亿元用于 TFT-LCD 技术研发。

  他建立了“三级研发体系”:基础研究团队聚焦未来 5-10 年的前沿技术,应用开发团队负责现有产品迭代,工艺团队保障量产稳定性。这种体系使京东方在显示技术领域始终保持领先,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显示专利申请量第一。他说:“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能靠自己干出来,这是京东方的生存之本。”

王东升3


  人才驱动:打造“显示产业人才摇篮”

  王东升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内部培养 + 外部引进” 的人才梯队体系。他推行 “导师制”,让资深技术专家带教新人;设立 “京东方奖学金”,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 20 余所高校合作,培养显示专业人才;实施 “核心人才持股计划”,截至 2023 年,累计向员工授予股权超 10 亿股,覆盖 8000 余名核心员工。

  京东方的许多高管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王东升会亲自指导他们的成长。他说:“显示产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储备力量。” 如今,从京东方走出的人才已遍布国内显示企业,京东方被称为 “中国显示产业的人才摇篮”。


  稳健经营:平衡规模与风险

  面对显示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王东升坚持“稳健经营” 的理念。他注重现金流管理,京东方资产负债率长期保持在 60% 以下,通过 “产融结合” 模式,与国开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保障资金链稳定;同时,通过与下游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市场需求,降低经营风险。

  他强调“长期主义”,不追求短期业绩,而是着眼于产业未来。2010 年,当同行还在聚焦 LCD 技术时,他就开始布局 OLED;2018 年,提前投入 Micro LED 研发,为后续技术迭代做好准备。他说:“显示产业是长跑,不是短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笑到最后。”


  七、行业影响:推动中国显示产业崛起

  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显示产业自主化

  在王东升创业前,中国显示产业完全依赖进口,“缺屏之痛” 严重制约电子产业发展。他带领京东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 TFT-LCD、OLED、Micro LED 等领域实现突破,使中国显示面板国产化率从 2003 年的不足 5% 提升至 2023 年的 85%,彻底打破日韩企业垄断。

  京东方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繁荣,围绕京东方形成了以北京、成都、合肥为核心的显示产业集群,聚集了 2000 余家配套企业,涵盖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芯片等领域,创造了超 50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评价:“王东升带领京东方,实现了中国显示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为国家电子产业自主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引领全球显示技术标准

  王东升积极推动中国显示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京东方主导或参与制定了《TFT-LCD 显示面板测试标准》《OLED 柔性显示技术规范》等 30 余项国际标准,多项技术提案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

  2021 年,京东方牵头成立 “全球显示产业标准联盟”,聚集三星、LG、索尼等 200 余家企业,推动显示技术标准统一。王东升说:“标准是产业的‘游戏规则’,掌握标准制定权,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赋能下游产业,降低社会成本

  京东方的显示面板不仅满足了国内电子企业需求,还大幅降低了下游产业成本。例如,2005 年国内液晶电视均价超 1 万元,2023 年降至 3000 元以下,惠及亿万消费者;智能手机显示屏价格从 2000 元降至 200 元,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

  同时,京东方的技术创新为下游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华为、小米等手机企业凭借京东方的柔性 OLED 屏幕,推出折叠屏手机,在全球市场占据竞争优势;京东方的车载显示技术,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王东升说:“显示产业是电子产业的基础,我们要做下游企业的‘坚强后盾’,共同推动中国电子产业走向全球。”


  八、未来展望:持续引领显示技术未来

  66 岁的王东升卸任京东方董事长后,仍以战略顾问身份关注显示产业的发展。他最关注的,是 Micro LED、柔性 OLED 等前沿显示技术的产业化 —— 这些技术被视为 “下一代显示技术”,将推动显示产品向 “更薄、更亮、更柔性” 方向发展。

  2023 年,在王东升的推动下,京东方建成国内首条 Micro LED 量产线,年产能达 100 万片,产品应用于高端电视、AR/VR 设备;同时,加速 OLED 技术迭代,研发的 “可拉伸 OLED” 可实现 50% 拉伸率,未来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他说:“显示技术永无止境,未来的屏幕可能是透明的、可折叠的,甚至是可植入人体。


  现年68岁的王东升,仍在业务一线奔波。

  2月,头发花白的他,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RISC-V生态大会。

  他志向远大,强调要“助力RISC-V实现从目前的弱生态向强生态跨越,成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的重要引擎”。

  王东升被誉为“中国液晶产业之父”,是京东方的灵魂人物,他用27年的时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打造成了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实现了从“被卡脖子”到“全球领跑”的强势逆转。

王东升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