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才政策:2024年启明计划即将开放

浏览量:13603
发布时间:2023/12/18

  2023年的启明计划申报已经结束,目前可以提前准备明年的申报,有符合条件的小伙伴可以随时交流。

  下面先介绍下启明计划。

留学_副本

  一、前情摘要:

  该项目仅适合目前在国外,或回国不满1年的博士,已取得博士学位,国人、外国人均可申报;


  二、项目介绍

  1、项目名称:“启明计划”

  (1)启明计划是国家工信部主导,邀请各海外高层次人才,依托各类企业平台(以民营企业为主,而且公司在行业内越知名越好),向工信部申报启明项目,申报成功的个人,如果最终落地将会有对应的国家级别的人才称号,该称号在全国都通用;

  PS:启明计划与“海外优青”、“火炬计划”、“昆仑计划”属同一个层次,面向同一个群体的人才项目,只是依托的平台不同,最终申报、评审的单位不同;

  启明计划是国家工信部审核,最终依托企业单位,进行申报;

  火炬计划是国家科技部审核,依托各类重大实验室、研究所进行申报;

  海外优青是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去审核、依托各大高校进行申报;

  2、申报条件:

  (1)青年人才:

  1.取得博士学位(国内外均可);

  2.尚未回国或2023年1月1日后回国;

  3.年龄不超过40,超过40可考虑申报创新人才;

  4.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职位;连续工作36个月以上;

  5.申报期间不用全职回国(来华)。

  条件是否符合,工作时间、经历及回国时间可随时咨询深科信。

  (2)创新人才:

  1.取得博士学位;

  2.尚未回国或2023年1月1日后回国;

  3.从事海外工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外企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已与国内企业签约,或意向签约、或已成为国内企业技术、商业伙伴;(2)在国外高校、科研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专家学者;(3)掌握专业领域核心技术或能解决产品生产工艺难题的技术技能人才;

  4.对业绩特别突出或者从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育种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年限等申报条件;

  5.申报期间不用全职回国(来华)。

  (3)创业人才:

  创办企业成立2-5年,产品具有核心技术且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人才需是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在国内时间不超过6年;


  3、项目福利

  (1)最大的福利是这个“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的认定,这个是一个全国通用的,不像职称,各省还没法做到通用,而且获得这个认定后在落户任何城市时也基本上有对应的待遇;

  (2)实际补贴与待遇:

  A:财政补贴: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的:青年人才项目补贴约150万,创新人才项目补贴约150万,创业人才300万,一次性补贴,一次性发放(主体为企业和人才);其中发放给人才的不低于50万。

  B:工资补贴:各地政策稍有不同,薪酬补贴方面按年薪的70%-80%给予用人单位补助,5年最高500万元;科研经费方面支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300万元,支持期3年。当然这个补贴每年肯定会有个绩效考核的过程,如果真的既看不到科研成果,又没有科研进度,那可能会暂停发放;

  C:购房补贴:这个跟各个城市的购房补贴一样,也是要先在当地买房,然后再发放补贴,同时对该房子的产权要做一定的限制;发达城市一般在补贴在100万左右。

  D:其他补助:享受人才绿卡、养老医疗、子女优先入学等待遇保障;入境签证外籍引进人才及其随迁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2-5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医疗待遇评定后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也可参加中国境内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亲属配套配偶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工作或发放生活补贴,子女就学可按本人意愿,由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不同地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可能略有差异,有些地方可能会把市级&区级的财政补贴以工资补贴的形式发放。

  P.S.:若人才入选,人才个人获得的奖励在百万以上,

  若未入选只进行申报,只要找我们进行申报的会每人补贴几千~1万的奖励 


  三、项目申报相关点

  1、项目申报时间:每年的报名时间基本是截止到3月份,然后是一系列的评审环节(有些年份是有线上答辩环节,有些时候是直接通过审核申请材料评定,无需答辩),基本会在年底或者次年初公布评审结果;

  2、评审能否通过的核心点:

  (1)根据以往的申报记录,平均通过的概率在10%左右,如果是高层次人才自己撰写申报材料,通过的概率会高一些,估计能提高到20%左右,哈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下面这几个因素;

  (2)评审通过的核心其实比较好理解:第一个就是人才的教育&学术背景(QS排名靠前一些,学科排名靠前一些,发表的论文质量高一些,影响因子大一些,有其他高质量的专利或者荣誉);第二个就是人才的工作经历比较亮眼,在知名的公司或高校或者实验室,参与过知名的项目且负责比较核心的模块;第三个是依托的企业平台量级是否够大,可能不一定要规模大,但至少在某个细分领域是比较知名的;第四个就是个人的背景与企业的领域相互匹配度了;

  3、申请的时候,人才是否一定要到企业入职或者先缴纳社保?

  这个项目在申请的时候,不需要个人在企业入职或者缴纳社保,甚至都可以不在国内,只需要先提交申请资料,要先看个人与企业所申报的项目是否有搞头,哈哈;

  4、如果评上了,上述各项福利什么时候能落地?

  如果真的有幸能够评定上,那么上述各项人才福利,是需要等人才入职到企业,建立真实的劳动关系,缴纳几个月社保之后,财政补贴是一次性到账,工资补贴是逐年发放(逐年要做绩效评审),购房补贴是买了房以后发放;

  5、如果在这家企业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可能当初的设想过于美好,搞了一段时间没有科研产出怎么办?

  这种情况的确也会发生,对于这种情况的话,在实践中可以保留你的岗位和社保关系,同时可以给你寻找另外的平台,去其他平台上继续发光发热,甚至部分情况下,也可以在境外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但是要确保每年在国内待一段时间;


  四、那我该如何申报呢

  1、首先自评下是否满足上述的3个基本门槛条件:海外博士&海外工作经验3年(博后也可以)&回国不到1年或者还在国外&境外;

  2、如果满足上述基本的门槛条件,咱们可以沟通下,看看匹配什么地方的什么平台会比较合适;

  3、对于在海外读博的各位,如果后面有回国的计划,那么不着急的话,建议可以在外面工作3年,这样回国发展会比较有优势,尤其是在参与人才评定项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