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浏览量:843
发布时间:2023/12/20

  前言“十三五”期间,南山区围绕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目标,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持续发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强企业,产业规模稳步攀升,企业雁阵实力强劲,科技创新领跑全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城区榜首,为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南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圳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山区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坚持制造业当家,打造占据全球价值链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集群,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生态,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规划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系列文件编制,主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南山区产业发展目标、产业集群、重点工程等,助力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南山力量。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南山区围绕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目标,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城区之首,为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南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工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南山区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2020 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54.17 亿元,以不足全市一成的企业数量(8.4%)产出了全市近两成的工业增加值(17.4%)。工业增加值率(26.2%)在全市四个工业大区中排名第一,产值利润率由2016年的7.1%提高至 2020 年的 8.8%,行业整体效益显著提升。202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 1112.84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1.6%,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已见成效。

  (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南山区服务业逆势而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再上新台阶。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4500.43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达69.2%,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27%。其中,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 2015 年 224 家增长至 1300 余家,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腾讯、乐信等 6 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59.92 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 年9.36%提升至13.36%,成为全市金融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专业服务业逐步向国际化发展,引进了布林克斯律师事务所、波士顿亚太区数字化中心等一批国际企业;商贸体系日益完善,万象天地、云城万科里等一批商贸项目相继投入使用,直播经济、新零售等新业态持续涌现。

  (三)企业梯次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南山区持续完善“小升规、规做精、精上市、市做强”市场主体培育体系,企业梯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0 年底,全区登记商事主体数量达到53 万家;四上企业数量达到 7600 家;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211 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 180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规模位列全国区(县)第一,数量位列全国第二;2 家企业入选世界500 强,9家企业入选中国 500 强。

  (四)产业创新领跑全国南山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0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5.72%;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0 家;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1/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近 416.5 件,居全国第一。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建成全市首个“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搭建了全市首个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和供应链金融产业基地。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南山区不断完善总部经济、人才、资金、空间、创新等政策支持体系,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为企业提供融资、落户、创新、办公用房、人才引培等全方位支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沃土。同时,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南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土地整备举措、构建“滴灌式”精准服务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全国首个域外法律查明平台等多项改革举措协同推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在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南山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业发展可持续性存在较大压力。“十三五”期间,南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均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有所降低。产业空间供需矛盾加剧,低成本产业空间不足,成为南山制造业发展乏力的主要原因。二是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水平不足。软件信息服务业高端研发能力有待增强;金融业在市场规模、资源聚集和开放程度等方面与国内外金融中心存在一定差距;专业服务业规模化、国际化水平相较北京、上海仍有一定差距;知名商贸品牌稀缺,国际影响力不高。三是产业增长新动能量级有待跃升。南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自2015 年起持续下降。虽然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级相对较小,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

(具体内容点击查看附件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