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聚焦了哪些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出炉,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路线图也明晰起来。纲要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业内专家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业态,或成为今后政策力推的主要方向,将迎来爆发性投资需求。
“上云用数赋智”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主线,政策催化下,智慧交通、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赛道有望维持高景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这些产业都体现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未来数字经济将重点集中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数字农村、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以云计算为例,纲要指出,推进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并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产业。
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底层技术支撑,也是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此前,国家已发布了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打造数字化企业,在企业“上云”等工作基础上,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减成本、降门槛、缩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应用白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与企业的上云率将超过60%,全栈自主可控计算平台将成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主流IT基础设施。
中国信通院指出,未来十年,云计算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产业加入上云的大军,且都期待着上云带来的优化与创新。
而大数据方面,“大数据”一词在纲要里出现了10次,可以看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十四五”规划对于大数据的发展仍然作出了重要部署。相对于五年前的“十三五”规划中专门用一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集中描述大数据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大数据发展的着墨已经融入到了各篇章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而是正在成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要素、资源、动力、观念。
融合应用将成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重点,“十四五”期间,我国产业持续优化升级,大数据与各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融合深度不断加强,各细分产业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深入挖掘仍是关注焦点,将推动各产业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应用数据变革现有业务模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制造业领域,大数据将进一步引领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和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方向演进;在健康医疗领域,大数据在个人健康管理、养生养老、医药研发、公共卫生管理、医疗行业监督等方面全面应用等等。
“十四五”还将是区块链创新加速、构建生态、广泛落地、纳入监管的五年。
纲要指出,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
历经几年探索,中国区块链市场初具规模。从网络、分布式存储等基础设施的搭建,到支付、金融、政务、溯源、能源场景的项目落地,再到上层咨询服务的提供,中国区块链市场格局初成;互联网公司、区块链初创厂商、传统领域企业都是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当前在网信办备案的区块链已超过1000条,活跃的技术厂商从技术突破、商业模式、行业积淀等多个维度共促发展进程;而在技术方面,中国区块链专利位居世界前列,将来也将从百花齐放走向互联互通、多方协同。
但是,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仍有待突破,性能、安全性、分布式三方因素的平衡难题也有待解决。因此,要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