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跑出先行示范区建设“南山加速度”

浏览量:1107
发布时间:2022/08/26

  

  南山拥有上市公司199家,每平方公里超过一家。


  远处蓝天碧海波光粼粼,近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楼下人才公园生机勃勃……

  这是从中国华润大厦俯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看到的场景。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后海片区,已吸引了包括小米集团、字节跳动等龙头企业总部31个,片区建设稳步推进,将成为大湾区更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国际金融创新发展集聚区。

  在新的赶考路上,南山对标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对标市委市政府赋予南山的目标定位,奋力跑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南山加速度”。


  稳中求进

  连续5年蝉联百强区榜首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圳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光荣使命,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

  作为深圳先行示范的中心城区,南山区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扶企业稳经济,紧扣市场主体需求,强化政策有效供给,释放政策综合效应,以“真金白银”纾困解难,以“叠加组合”放大效益,以“供需协同”增强后劲,以“倾力服务”直达快享……一条条“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给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带来了“及时雨”,树立起正向预期,增强了发展信心。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在这次大考中,南山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在过去一年,南山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7630.59亿元,增长9.1%,增量超过1100亿元,为历年最高,经济总量从全国区县级第三跃升至第二位。全年辖区税收1981亿元,增长15.9%。

  除了经济总量的增加,质也在持续优化。在过去的一年,南山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40亿元,增长9.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088亿元,增长12.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79亿元,增长12.2%。

  截至目前,南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300家,在库“四上”企业超8000家,上市公司达到199家,每平方公里超过一家。

  今年7月底,《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深圳市6城区上榜,南山区更是连续5年蝉联榜首,高质量发展水平领跑全国。


  进中求新

  创新驱动成色更足

  何以领跑?唯有创新。

  南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故事,由包括76家国家级创新载体在内的1399家各类创新载体,以及434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同书写。

  近年来,南山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引领,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布局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加速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重大项目,源头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布局建设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鹏城实验室;拥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并引入了香港大学(深圳);集聚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培育了中兴、大疆、深信服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截至2022年7月,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5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6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3.95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基本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和各类创新载体良性互动的融合创新体系。

  先行示范,笃行不怠。南山瞄准“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布局,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赋能 。

  全面绘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图谱,已完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产业图谱。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支持推动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单位设立概念验证中心,设立西丽湖概念验证、中试、成果转化基金。

  推进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开展产业需求导向的科学问题研究,支持国微集团参与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圳市集成电路专项基金;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3项。金融赋能创新,南山科技金融在线平台累计支持7835家科技企业获得金融机构382.37亿元贷款资金。成功推出三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 9.75亿元。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优化创新生态,南山还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发布《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深圳市地方标准,并启动全市第二批30家试点企业的征集和辅导工作。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聚焦园区主导产业,谋划高新区招商活动;从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及高新区品牌建设四个方面,拟定专项资金计划,推动高新区全面高质量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上线试运行南山科技金融“数字投行”,依托“量化评级+综合评价”投资价值评价体系,建立中小科技企业投资价值发现机制,引导资本“投小投早投科技”。开展孵化器监测工作,对辖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开展季度调查及监测,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备案单位273家,合计孵化面积达171.3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10017个,累计毕业企业9760个。


  新中求优

  民生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为民,发展惠民。

  近年来,南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以民生的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为了让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南山从“民生七有”入手,努力实现“民生七优”,持续加大了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每年在两会上票选20件民生实事,致力于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2021年九大类民生支出近300亿元,增长2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832个。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2万套,分配人才住房1300余套,提供货币保障3200套,发放人才住房补助约5亿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考“三率”继续位居全市前列,特控上线率保持50%以上,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认真落实“双减”相关政策,建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制度,出台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意见,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

  疫情之下,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南山区坚持平战结合,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投资超百亿元实施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工程,公立医院从4家增至6家,4家区属医院全部进入三级医院行列。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15个,社康首席专家工作室累计达109个。全科医师增至968名,规范化培训医师超300名,首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96.8%,全省第一。完善“一老一小一孕”健康保障,成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中心,建成3家示范性托育机构,各项妇幼健康指标名列全市前茅。

  水清岸绿、蓝天白云,海鸟嬉戏、鱼翔浅底……优美的画面已成为南山居民朋友圈的常态。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南山获评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是全省唯一获得两项国家级生态文明殊荣的区(县);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获生态环境部“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推广。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南山区,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继续贡献澎湃强劲的“南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