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赋能产业升级助力可持续发展
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幕。
丁山河畔,草木葱茏,清波荡漾。一场绿意盎然的盛会在这里举行。
12月12日,以“聚焦‘双碳’目标 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为主题的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专业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学界的代表汇聚深圳国际低碳城。
根据议程安排,本届论坛为期3天,期间将举办各种主题论坛、项目路演与交易洽谈会、重大项目签约发布等活动,探讨“双碳”目标的路线图和施工图、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建筑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等前沿话题,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抓住经济绿色复苏新机遇,达到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圳市和龙岗区推进国家“双碳”战略实践、实现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举办,正是深圳和龙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群贤毕至
“1+9+N”模式打造低碳盛会
本届论坛规格高,模式新,吸引了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大咖”参与。
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生态环境部、广东省政府担任指导单位,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区人民政府承办。论坛期间按照“1+9+N”的模式,举办多场线下互动活动,具体包括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同期举行多场国际研讨会、项目路演与交易洽谈会、重大项目签约发布及揭牌仪式配套活动。
12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邀请了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叶青,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围绕绿色低碳主题结合行业特点发表了精彩演讲。
高端对话环节,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的主持下,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康艳兵,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汤寿泉,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晓辉等专家聚焦高质量推进双碳目标展开深入探讨。
主论坛之外,9大平行论坛同样精彩。全球碳中和行动峰会(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碳交易与气候投融资论坛、绿色能源论坛、绿色建筑论坛、绿色交通论坛、绿色产业园区论坛、国际低碳人才高峰论坛、绿色制造业论坛,所议话题涉及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等,将给参会者带来最新的资讯。
龙头云集
企业引领绿色低碳创新潮流
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企业发挥了创新主体的作用。本届论坛上,一批优质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展示出充沛的绿色动能。
据了解,论坛期间举办的节能低碳产业博览会聚集了华为、腾讯、比亚迪、南方电网等绿色低碳领域头部企业,集中展示超级快充、V2G、动力电池、氢能利用、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或应用场景,提升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低碳技术“一站式”体验感。
例如,华为数字能源将以体验互动的方式,展示智能微模块6.0和小型锂电UPS解决方案。比亚迪展示全新一代电网级储能产品 BYD Cube T28,该产品相较于行业内40尺标准集装储能系统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了超90%,率先支持1500V直流电压,匹配不同品牌的高电压换流器。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来自深圳本土企业的最新技术是深圳持续探索一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绿色发展新路径的缩影。今年6月,《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培育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与绿色低碳产业相关的政策文件相机推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论坛也将“双碳”产业技术应用作为内容设置的重点,围绕碳中和技术、碳交易、氢能、绿建、绿色交通、零碳产业园区等相关应用场景展开讨论。据了解,从今年9月开始,论坛已提前组织了3期国际绿色低碳技术项目路演与交易洽谈会,涉及绿氢制取、合同节水、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碳捕集、绿色建筑等领域,同时邀请创投机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的代表参加,在低碳技术与投融资、市场应用端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助力新兴技术加快市场化进程。
全民参与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绿色低碳发展,不是政府、企业唱“独角戏”,而是要构建全民参与的发展格局。
本届论坛除了在主会场精心筹办各类高水平的主题论坛和平行论坛,特意增加了众多民众参与的环节,通过多场线下互动活动,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双碳”理念的重要性,并为之赋予行动。
在线上,组委会设置了2022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国际博览会线上展区,重点对深圳绿色低碳发展近十年的成就进行展示。
在线下,组委会将组织低碳示范项目参观游览,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总部、深圳东部环保发电厂等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向市民开放。同时还联合深圳多所高校开展“双碳”知识竞赛,并于12月13日在国际低碳城举办决赛。
“与往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持续时间将长达9个月以上,持续性更强,覆盖范围更广。尤其是通过数字技术应用,论坛将搭建数字化云平台,实现论坛全过程活动在线直播和录播,以此形成论坛的永久性数字资产。”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以“论坛+示范基地”方式开展全年系列专题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论坛。
龙岗作为论坛的东道主,在绿色低碳理念推广方面走在前列。国际低碳城区域内,已建成零碳公园、滨水公园,形成丁山河畔、蝴蝶湖边、新桥世居一体式的景观协同效果,为市民朋友们打造一个休闲活力区。10月启幕的“2022国际低碳城·低碳季”密集推出精彩纷呈的“一节一论坛,两会两展览”低碳主题活动,深圳低碳艺术节、2022低碳公共艺术展、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等次第展开,为论坛的举办烘托出热烈的氛围。
龙岗十年:“碳”路美好,逐绿而行
“中国工业第一区”不懈探索“双碳”引领绿色生态发展路径
12月12日,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龙岗主题活动上,围绕示范工业大区低碳转型路径、示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等内容进行经验交流与互动展示,让参与者重新定义了“工业大区”与“绿色低碳”这一对词组之间的关系。
近两年,龙岗区连续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唯一的“‘2022年度低碳榜样’政府案例”、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成为全省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市(区)……一个连续5年位居“中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的产业大区如何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龙岗用十年时间给出自己的答案。
以国际低碳城为主要载体,打造工业大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龙岗辖区面积388.21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400万。作为工业大区,龙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产业立区、创新强区”,着力打造工业大区绿色低碳发展的“龙岗样板”。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龙岗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载体。2012年,刚刚经历大运会洗礼后的龙岗,迎来了建设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机遇。龙岗组织精兵强将全力投入项目,用6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建设,并于2013年举办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为国际低碳城的“美好蓝图”落地写下了精彩的开局。
自2013年开始,深圳连续举办国际低碳城论坛。十年来,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吸引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代表,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此交流低碳议题,开启了中国第一个碳交易市场,开创了绿色低碳领域合作的新局面。
2015年,深圳国际低碳城入选首批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2016年,国际低碳城获得国家发改委、欧盟委员会授予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称号。
2021年,龙岗区发布《龙岗区节能减碳总体方案》与《深圳国际低碳城综合发展规划》,提出将该片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技术集聚创新区、低碳交流合作开放区、绿色低碳行动引领区”,再次向外界昭示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十年恪守绿色低碳底色,国际低碳城作为龙岗绿色低碳经济引擎的作用越发凸显。不仅成为深圳最具代表性的低碳发展区域,还吸引了低碳产业项目、低碳技术人才不断往国际低碳城集聚,通过持续转型,逐步成为新兴的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区。
以绿色低碳经济为关键增量,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十年奋进,砥砺前行。龙岗坚持把绿色低碳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龙岗牢牢把握“绿色低碳”这个“破题之钥”,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彰显龙岗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比如,大力培育壮大建筑业、文化创意、跨境电商产业等,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895.28亿元,发展到2021年的4496.45亿元;2018年-2022年,连续5年位居“中国工业百强区”榜首。2021年,龙岗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789.01亿元,同比增长17.5%,绿色发展成果丰硕。
奋进的十年,也是绿色建筑夯实城区建设基石空前加速的十年。龙岗累计建成绿色建筑累计285个,占全市21%,节约28.6万吨标煤,减排约1.7万吨二氧化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全市第一,建有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共17家,占全市33%,建筑废弃物实现100%资源化利用。2022年8月,龙岗区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定为全国19个数字家庭建设试点城区之一,全面推动住房等领域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
让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龙岗全力推进低碳出行,积极推动公交纯电动化进程,2017年,实现全区公交车辆100%纯电动化,2021年开通全市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目前,全区共有充电场站76个(占全市26%),场站面积69.7公顷,充电桩1724个(占全市33%),均位列全市第一。
从“转型跨越”到“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龙岗以蓝天碧水彰显生态保护力度。全力推进河道综合整治、雨污分流、正本清源、碧道建设,40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780条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黑,水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建成碧道84公里,山环水润、水清岸绿成为城区的“生态符号”;持续落实“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PM2.5浓度降至19.1微克/立方米,连续8年下降,空气优良天数处全国第一梯队。
以环境品质绘就民生幸福底色。龙岗区大力开展“美丽龙岗、精彩蝶变”行动,全力推动环境品质实现精彩蝶变,如今嶂背郊野公园、低碳城滨水公园、大运书吧等纷纷成为市民的热门打卡地和城市亮丽风景线,全区环境卫生质量稳步提高,市容环境“颜值”“内涵”显著提升,累计建成公园253座、绿道549.17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50%。
在积极落实“双碳”目标的良好氛围里,龙岗注重以绿色低碳引领文化生活新潮流。建成深圳市首个近零碳示范社区,以新桥世居客家围屋为主要载体,是国内首个基于居民(零碳细胞)、家庭(零碳单元)和社区(零碳场景)多维度互动互通的近零碳生活单元,集成近百项低碳技术。2022年11月,还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打造全市首个以“低碳”为核心理念的品牌艺术项目,传播低碳生活方式与理念,并同期举办深圳首个以“低碳准则”打造的公共艺术展,给市民献上精彩的艺术盛宴。
以绿色发展为新抓手,探索点面结合低碳城区建设模式
如今,龙岗正以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城区为引领,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增强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的低碳特质,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进“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壮大计划,培育引进绿色低碳产业领军企业,努力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低碳产业集群,为全市绿色低碳大局和发展全局作出龙岗贡献、体现龙岗担当。
在目标规划方面,围绕2025年基本完成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2030年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可复制的“龙岗经验”的发展目标,龙岗区编制了系列顶层文件,提出涵盖生态、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生活六大领域的十大举措。
聚焦产业集群建设,按照深圳市“20+8”产业界定,龙岗区重点布局绿色低碳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根据龙岗区布局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划,预计2030年龙岗区绿色低碳产业产值约4000亿元,届时将成为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分量最重的一个区。龙岗区还在谋划联合深圳东部各区,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打造万亿级“大低碳”产业集群承载区。
着眼重大项目引进,龙岗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积极对接特斯拉、中国节能等国内外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今年以来,相继签约大型绿色低碳产业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过800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模式成效初现。
围绕试点示范创建,龙岗区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并于近日获得生态环境部授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当前,龙岗区全力打造近零碳社区、近零碳学校、近零碳医院、近零碳园区、近零碳企业等深圳国际低碳城“5个1”近零碳示范项目,未来将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以技术创新赋能为重要抓手,以重点片区集成示范为突破,积极探索点面结合的低碳城区建设模式。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