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出台全市首个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育行动

浏览量:994
发布时间:2022/12/16

  光明科学城目前正处于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各方资源汇聚的黄金“窗口期”,为了向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一建设目标阔步前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光明力量,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为吸引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地和创新高地,光明科学城出台全市首个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光明科学城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行动》。


  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

  11月2日,“关于开展光明科学城青年科技人才生活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发布(☚点击蓝字查看通知),光明科学城大手笔补贴最高100万元,引进、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

  支持范围涵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范围最广、获支持人数最多的五类基金,补贴金额从24万元到100万元不等。资助方式上明确了新获批项目、在研项目、在研项目(外地迁入)、已结题项目等四类,涵盖了人才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全生命周期”,支持力度大、覆盖范围广。

  中大深圳校区人才工作负责人表示“以前人才是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现在光明科学城为我们备好了‘暖板凳’,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光明对基础科研的重视。政策环境好了,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越来越多青年科学家来到中大深圳校区,我们坚定地认为来光明做基础研究准没错。”

  此外,光明科学城还将出台细则,引导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研究的“开拓者”,资助在光明科学城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承担“揭榜挂帅”科技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青年科技人才,助力其推进光明科学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载体平台建设

  博士后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最活跃的生力军,在我国特色博士后培养制度下,一批又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博士后工作中成长,博士后经历成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的“加速器”。目前,光明区现有各类博士后站点28家,在站博士后人才超过160人,广泛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承担光明科学城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11月1日,光明科学城出站博士后生活资助申报工作启动,30万元生活资助支持出站博士后留下继续承担原项目科研工作,这又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一项“大招”,可以有效延长博士后研究方向的研究期,促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

  深圳湾实验室博士后工作负责人说:“对于生物医药方向的博士后,两年的在站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容易出现出站前后研究方向的‘断层’。光明科学城出站博士后生活资助的政策出台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效延长了博士后原方向的支持期,现在即使出站后博士后依然能心无旁骛地继续原方向的研究。”

  今年12月,光明科学城将开展博士后站点配套资助的申报工作,将对落户光明科学城的博士后站点,参照市资助额度追加50%比例的配套资助。将推动企业博士后站点和在站博士后数量持续增长。

  此外,光明科学城还将支持光明区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试点构建人才融合创新平台,遴选企业攻关难题,组织不同背景的青年科技人才,在短期内针对一些目标明确的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持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配套支持

  6月13日,“光明科学城青年科学家节”开启,首届“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启幕,大会首次采用“1+N”办会模式,即光明区委区政府举办主论坛,光明科学城各高校、科研机构分别举办分论坛,有效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政产学研”深度交流平台。

  青年科学家节系列活动还包括“光明向未来”青年科技人才专场音乐会、光明“嘻”相逢——青年科技人才专场脱口秀演出、光明微跑——青年科技人才专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系列活动等,有效丰富青年科技人才文娱生活,营造了敬才爱才的社会氛围。

  此外,为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光明科学城将依托政府引导基金群,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或团队负责的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光明科学城“人才贷”的基础上,开发青年科技人才专属金融产品“惠青贷”,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最高300万元的消费贷和最高2000万的经营贷。

  青年科技人才在光明,不仅有人才政策支持,更可享受宜业宜居的生态人文环境、持续完善的优质公共服务配套。

  光明科学与人文交相辉映,拥有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地标,带来高品质的文化艺术盛宴,着力打造十大文化品牌活动、十大体育赛事活动,加快推进十大文体设施建设。构筑高品质科学家园,规划建设“科学家谷”,打造国际化人才街区、人才社区。

  住房保障方面,2021年累计面向各类人才供应人才住房3100余套,到2025年,预计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子女教育方面,与10余所名校合作办学,新增学位数近3万个,可提供学位14万个,到2025年,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88万个。

  医疗保障方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与中国科学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已双双通过三甲现场评审。

  (来源 :光明区人才工作局,人才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