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2023年“锚定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

浏览量:1407
发布时间:2023/02/06

  近日,广东省委、深圳市委分别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突出强调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做到一马当先、步步领先。

  光明区积极响应,以实干作答。2月3日上午,光明区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连片产业空间攻坚工作,动员大家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努力盘活和释放一批高质量连片产业空间,以高品质产业空间支撑光明高质量发展,加快将光明打造成为深圳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新动能。

  当日下午,光明区2023年“锚定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动员部署会召开,会上明确了“十大任务”“揭榜挂帅”攻坚项目,从提升创新能级到高效成果转换,从坚持制造业当家到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从提升城区品质风貌到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十大任务涵盖了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支撑要素。

  以高品质产业空间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力以赴抓好土地整备,真正将空间腾挪出来、把科学设施落下去、把科学城建起来,成为光明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回望来路,光明每一步都铿锵有力。2022年,光明区以“5+8”连片产业空间整备为先导,高效推进连片产业空间攻坚行动,以空间保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光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赢连片产业空间攻坚“第一仗”,圆满完成轨道13号线车辆段、薯田埔、上村莲塘龙大北等第一梯队5大片区攻坚任务,释放连片产业空间113.4公顷,超额完成109公顷的年度目标。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完成城市更新供地54公顷、完成率超200%;完成土地整备入库205公顷、连续7年超额完成市考核任务,擦亮了“光明土整”金字招牌。全面提速重点片区整备,光明中心区、大科学核心装置区、云谷片区等整备任务进入收尾阶段,城市发展格局全面拉开。改革创新政策机制,出台原光明农场“1+5”文件、完善土地整备“1+6”文件,破解历史遗留用地问题,以改革引领土地二次开发新实践,推动产业空间释放实现大提升。

  2023年,光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连片产业空间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连片产业空间整备,加快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到“土地等项目”的重大转变。

  根据《光明区2023年连片产业空间攻坚工作计划》安排,2023年预计将完成3个利益统筹和1个城市更新项目计划立项、4个利益统筹项目实施方案审批、7个利益统筹项目土地整备规划和1个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审批。

  以改革创新擦亮光明土整“金招牌”

  开拓创新是光明科学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光明区实现更大发展的精神血脉。光明区土地整备模式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迭代”、丰富完善?

  光明区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的手段破解难题。一方面深化“大片区统筹”实施路径,全域梳理土地资源,进一步谋划平方公里级连片用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工具箱,探索更管用、更有效的土地二次开发模式。优化“政府主导+国企参与”机制,探索引入功能型国企全面参与平方公里级利益统筹项目运营,由国企负责后续留用地合作开发建设,解决补偿安置及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确保大统筹项目推得动、推得稳、推得好。

  另一方面,强化产业空间统筹机制,坚持“宝地宝用”,创新实施区领导“片长制”,科学编制相关规划,精心选取优质项目,统筹建设开发时序,确保土地、空间与产业精准匹配,实现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在光明有地可落。

  同时,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把土地整备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激励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冲在前头、干在实处,将光明科学城“党建+土整”的底色擦得更亮。切实站在群众的角度,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将社区细账算好、算准,赢得群众认可和支持;精准宣贯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算到底、一个政策宣传到底”, 最大限度保障被搬迁人合法权益,实现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以制造业当家塑造一流产业体系

  连片产业空间整备是建设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基础工程。在光明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建设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今年,光明区谋划了云谷、耙塘等片区,将通过实施平进工业园等城市更新项目,保障“大院大所”落户,为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转化提供充足的承载空间,助力打造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通过推进公明街道上村莲塘、玉塘街道长圳茅洲河、马田街道薯田埔等利益统筹项目,释放高端、优质、连片产业空间,做大做强“8+5”产业集群。继续攻坚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重点更新单元,预计到2025年可移交用地近144万平方米,将推动片区教育、医疗、文体等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从深圳实体经济的“蓄水池”,到明确提出要建设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光明区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产业立区、先进制造业当家的发展道路。2022年全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5%。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700家,同比增长近两成。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854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427亿元,充分说明光明区的经济运行质量、动力、效率显著提升。

  根据《光明区2023年“锚定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部署,将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两个集群跃升为1000亿元级集群, 高端医疗器械和智能终端产业成长为500亿元级集群,智能传感器产业快速成长为100亿元级集群,新增百亿级企业2家以上。实施“制造业新标杆”培育计划,重点为40家10亿元级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产业资金扶持、产业空间、用工、在建项目服务等全要素保障,培育5家以上“总部+研发+智能制造”新范式的灯塔工厂。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其中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