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出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

2月14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深圳今年将铺展怎样的发展新图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标,部署了今年政府重点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实施五大行动 让实体经济根深叶茂
“我们要制胜产业发展新赛道,让实体经济根深叶茂、生机勃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瞄准高端前端顶端,实施产业质量提升行动;突出集聚集群集约,实施产业平台提效行动;注重高质高效高新,实施产业项目提速行动。聚焦稳企援企利企,实施市场信心提振行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
突出制造业当家。报告提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超2000亿元、增长20%以上。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提升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眼镜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全球时尚之都。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整备工业用地4平方公里以上。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新增2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优质、定制化厂房空间。
“今天的优质项目就是明天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报告提出,今年建成投产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等项目,推动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达产满产。新开工建设5个以上百亿元级、10个以上三十亿元级重大工业项目,奋力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为提振市场信心,深圳出台实施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措施。今年将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万户以上,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15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2000亿元。今年还将推出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苦练“深圳原创”内功 勇攀“硬核科技”高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今年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建成深汕高中园,新组建25个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打造10所以上国内一流的特色高中,加快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深圳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要苦练‘深圳原创’内功,勇攀‘硬核科技’高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报告提出,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鹏城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产出更多引领性成果,争创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对标世界一流建设全新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落实基础研究“深研”规划,实施165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到7.5%以上。开展20个重大科技专项、300个科技攻关项目。
报告提出,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培育引进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和实用型、工匠式人才,力争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38万人年,高标准建设深圳零一学院、科创学院,组建技工教育集团,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迈上1万亿元新台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圳将扩大高质量投资,报告提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争迈上1万亿元新台阶。适度超前推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建设罗湖全域、福田中心、后海-深圳湾、前海湾、大空港等世界级商圈,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100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推动工业生产与消费、外贸、会展联动发展。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100万标箱。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以上,建设低空经济中心、供应链组织中心,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带。
加快建设与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金融中心,争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可持续金融中心,支持深交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新能源汽车出口30万辆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圳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推出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推出更多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争创首批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推动设立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深圳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提出,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携手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全面推进前海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出台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前海全球现代服务商计划。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引进重点企业研发中心20家。规划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打造跨境旅游消费目的地。
促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深圳打出“组合拳”。报告提出,建设贸易强市,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动外包提质增效,优化外经布局,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提升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等平台能级,天然气贸易额力争达500亿元,新能源汽车出口30万辆,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4.0%。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实际使用外资120亿美元。
打造宜居、枢纽、韧性、智慧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高品质打造宜居城市,高水平打造枢纽城市,高质量打造韧性城市,高标准打造智慧城市。
“深圳蓝绿为底、疏密有致,山海连城、四季有花,我们要守护好鹏城大地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让市民群众享受最好的生态福利。”报告提出,实施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开工建设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加快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公园城市”建设,打造“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打造100条特色步道,新建改造公园30个、绿道330公里,新增碧道100公里。
深圳今年将加快建设深圳机场三跑道和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推进深江铁路、深汕铁路、深大城际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西丽高铁、机场东、罗湖北等枢纽,建成开通地铁8号线二期,加快13号线等12条线路建设。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今年将推动3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湾区通办、跨省通办”,实现文化设施、公共场所停车位等“一键预约”全覆盖。
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深圳今年要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文艺精品攀峰计划,建成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等文化设施,办好中国杯帆船赛、深圳马拉松等赛事,打造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打造“15分钟健身圈”。
让市民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努力让市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建设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成市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医院,加快建设新华医院等项目,全年新增床位3200张。新增社康机构35家,构建“15分钟社康圈”。
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供应居住用地3.3平方公里,新开工住房面积1300万平方米。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60个项目,建设筹集16万套(间)。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增托幼一体幼儿园50所,新增托位1.6万个。实现异地参保人在社康中心刷卡就医购药。
把“吐槽点”作为优化服务的“突破点”
“把市民群众的‘吐槽点’作为优化服务的‘突破点’,把代表委员的‘关注点’作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民互动,推动政府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报告提出,打造高水平法治政府,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条例等法规草案。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市民群众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