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科技成果评价的含义、作用及流程

浏览量:529
发布时间:2024/09/20

  科技成果评价(原科技成果鉴定)指对科研成果的工作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观的、具体的、恰当的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同行专家对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做出的客观评价结论,是申报各类科技奖励的必要前提,是成果转化应用的有力证明,是获得国家及行业资质的重要证明资料。

  科技成果评价的作用

  1

  国家奖励

  科技成果评价是申报科学技术奖的重要佐证之一,申报国家地方及行业科技奖项里会提到的“鉴定结论”或者“成果评价证明”相关材料,均是指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科技成果评价报告”的重要佐证材料。


  2

  政府支持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中把第三方的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


  3

  行业认可

  通过行业权威专家的评价,有利于技术成果在同行业竞争中,快速获得行业及客户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权威的专家意见和第三方评价报告,有利于技术成果快速在市场推广转化和产业化。


  4

  项目申报

  综合科学评测成果创新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的技术评价报告,是申报国家级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及政府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重要证明材料。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


  5

  指导发展

  国家级行业专家,都是国家各部委(专家级80%)领导、行业内的企业总工、国内顶级研究机构专家,有些专家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行业发展、国家资助行业发展方向都很清楚,这些专家通过企业组织的科技成果产品研讨会等形式,来到企业指导,给企业带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带来正确发展思路。企业的产品优化、创新、提升都会围绕国家的发展规划走,不会盲目投资,避免投资失误等损失,杜绝风险。


  6

  价值认定

  是在获取投资、融资、许可、转让、合作中对成果价值评判的重要依据。


  7

  职称评定

  是科研人员在职称晋升时,对其科研能力和研发水平评定的重要依据。


  8

  结题验收

  是对科研项目研发目标的完成情况、成果的创新性和效益评判的重要依据。


  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2016年,科技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文件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函〔2016〕12号)精神,按照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原则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决定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等规章予以废止。今后,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将全面展开,由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科技成果评价流程

  评价对象

  由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


  评价范围

  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等。


  评价流程

  会前

  咨询委托:委托方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流程,评价机构了解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形式审查:评价机构对委托方的评价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签订合同:接受委托后,签订评价合同,约定评价要求和完成时间,确定并交纳评价费用等事宜

  遴选专家:评价机构按照委托方的评价目的遴选专家并组建评价专家组,确定评价负责人

  会中

  组织评价:按照约定的形式、时间、地点等组织评价会作出结论:每位评价专家独立评价,综合所有专家评价意见形成最终版评价报告

  会后

  交付报告:按照约定的时间、方式和份数向委托方交付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