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申请115件专利,含2件PCT专利!

浏览量:274
发布时间:2024/12/20

中国已培育出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公示1.46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自2019年以来,中国已完成工信部制定的“到2025年前,培育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2024年“小巨人”数量统计

中国已培育出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公示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将迎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热潮。



  进入十四五时期,专精特新的培育工作已上升至国家高度,国家专精特新培育框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明晰,2021年颁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标,进一步加快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步伐;2022年,工信部发布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更加明确了企业的评定标准;另一方面,更多主体参与到专精特新的培育工作中,除国家的持续加码外,地方政府亦相继在专精特新认定、补贴等政策上发力。因此自2021年以来企业认定数量快速增长,但现阶段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速度放缓,与第四批次相比,第五、六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有所减少。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


2024年“小巨人”所在行业统计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符合当下制造业深层性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


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前十的行业中,有9个行业属于制造业领域,其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是“小巨人企业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一方面是由于这符合培育专精特新的最初目标,即攻克中国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过去,中国产业发展中存在“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尤其在芯片、发动机等领域存在短板,部分关键零部件和装备依赖国外,一旦受到制裁,中国本土行业关键环节的发展将会面临限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制造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是制造业。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为4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1.7%。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基数较大因此更有可能培育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2024年“小巨人”所在地区与城市统计

现阶段,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区分布受产业基础等因素影响,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等产业基础好的地区。



  截至2023年的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中国31个省份,且有20个省份拥有100家以上的“小巨人”企业。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四省的“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全国,拥有千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分布状态。


  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城市分布来看,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 300 座城市,且有13座城市拥有超过200家以上的"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4个直辖市、7个省会城市,其他9个城市均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孕育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城市多具有明显特征,如经济发达,技术人才、资本等基础雄厚或城市本身就具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积累。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TOP20城市(截止到2024年7月)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截至2024年7月)


2024年“小巨人”专利统计



报告显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典型技术画像为拥有约115件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占比近一半,并有1-2件申请PCT专利


将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置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成长梯度来看,“小巨人”的技术体量(专利申请总量)、技术质量(发明专利占比)、技术影响力(专利被引用总次数)、技术全球化(PCT专利总量),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较大幅提升,约为其1-3倍左右。


但是对比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在各指标上与其还有接近10倍的差距。尤其是PCT专利量,单项冠军企业平均拥有59件,而“小巨人”仅约1.65件,两者之间有着近36倍的成长空间。


2024年“小巨人”融资统计

在政策信号的引导下,“专精特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吸引了大量投资人和资金涌向各类专精特新行业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融资活跃度较高,但其渗透率仍需提升。


图片

  

在政策信号的引导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吸引了大量投资人和资金涌向“专精特新"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融资活跃度较高,截至2023年,已有42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战略融资,309家企业获得A轮融资,但同时尚有8,536家企业未获得融资,渗透率为50%。未来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渗透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全覆盖亦是未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2019年开始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之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领域融资事件逐步增多,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领域发生1,102次融资事件,2022年和2023年融资热度有所下降,2023年发生融资614次。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已形成显著的“56789”发展特征。“56789"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征,亦是目前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特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56789特征主要是指中国国内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经济总量,70%以上的以技术发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目前“小巨人”企业中近九成是制造业企业,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数量近5000家,超九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平均授权发明专利22项,同比增长三成,远高于同规模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标准总计超5万个。今年,有1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占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43%。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强链补链,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推动优质中小企业集聚化发展,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查看广东省、深圳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请上深科信官网~